玉林市大力開發秸稈綜合利用,“鬧心貨”變“香餑餑”
▲把秸稈加工成藝術品,能賣出不錯的價錢。
▲秸稈機械打包成捆,利于秸稈基料化利用。
玉林市著力打好升級版“藍天保衛戰”,分析研判秸稈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方面存在的短板,堅持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相結合,通過秸稈粉碎翻耕壓青就地還田、制作秸稈草編工藝、回收稻草喂牛等方式,大力推廣秸稈肥料化、原料化和基料化綜合利用。隨著肉牛、奶牛養殖產業和手工編織產業在全市擴大規模,曾經被人嫌棄的稻草變廢為寶成了“香餑餑”。
據玉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黃衍全介紹,全市落實網格化管理體系,開展“全時段、全方位、全覆蓋”秸稈禁燒管控,營造“不愿燒”的氛圍;積極開展“政府引導、社會參與”的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,依法處罰秸稈焚燒行為,架起“不能燒”的高壓線;加大投入,研發秸稈收儲運機械設備和體系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秸稈“五化”利用,即秸稈肥料化、飼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,形成產業鏈,讓秸稈利用“有利可圖”,達到“不想燒”的效果。
2021年1月至6月,玉林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4.5%,優于廣西平均水平。
北流市:
養殖企業回收稻草作飼料
在北流市大里鎮六堆村一處稻田里,稻谷收割后剩下的秸稈,經過晾曬后,散發著草香味。一輛個頭類似于收割機的大型機械在田里來回穿梭,一個個捆扎結實的“稻草方塊”不停地從機械尾部“吐出”。這臺機器名叫“秸稈撿拾打捆一體機”,是北流市仕利奶水牛養殖場投資20萬元購買的。
“我們養牛場每年需要1萬噸左右干草料,回收廢棄干稻草,大大降低了我們養牛的飼料成本!北绷魇惺死趟pB殖場負責人梁顯介紹,平常采購其他粗飼料,每噸價格要幾百元,而稻草回收的成本每噸只要一兩百元,飼料成本降低了大約一半。
據介紹,該機器在購買前后,大里鎮政府在全鎮各村做了大量宣傳動員,希望廣大農民朋友積極配合企業做好廢棄稻草免費收集工作。大里鎮黨委宣傳委員、副鎮長鐘偉超說:“這臺機器在大里鎮作業了15天,收了133公頃田地的稻草,農民對收秸稈這個做法非常支持。此舉不僅解決了當地秸稈禁燒的難題,還能為養殖場提供草料,可謂‘一舉兩得’!
玉州區:
多渠道開展秸稈綜合利用
2018年至2020年,玉州區共籌措資金425萬元,推動秸稈肥料化、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,有效改善生態環境,促進農業增產增效,助力鄉村振興。
依托秸稈綜合利用、化肥減量增效、秸稈基料化利用、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項目,玉州區在城北街道潘嶺村建立了500畝秸稈粉碎還田—綠肥種植循環培肥利用示范區,輻射帶動周邊城北街道、城西街道、大塘鎮共10000多畝推行秸稈粉碎還田—綠肥種植循環培肥利用,實現提升土壤肥力、提高作物產量、杜絕焚燒秸稈三大目標。在仁東鎮沼心村、鶴林村、大路村等推廣“早稻—晚稻—馬鈴薯一年三熟”種植模式,提供低成本有機肥,為農戶高效高產提供了有力保障,積極發展生態循環農業,走出一條產出高效、產品安全、資源節約、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。
同時,玉州區積極開展秸稈原料化利用,重點推行秸稈基質加工生產、秸稈編織草繩、秸稈編織草席等三種秸稈原料化運用模式,年消納利用秸稈量達15000噸!斑@個秸稈變廢為寶的綜合利用方式,為村民解除了農田秸稈處理的煩惱,還可以讓他們增加一筆額外收入!辫F匠村支書龐忠高興地說。
興業縣:
把問題化解在田間地頭
“阿叔,要注意不能在田里露天燃燒秸稈,有衛星定位監控,露天燃燒秸稈要被罰款500-2000元,取消耕地地力補貼……”進入早稻搶收旺季,興業縣洛陽鎮、賣酒鎮黨委、政府在全鎮范圍內開展秸稈禁燒工作,全鎮黨員干部化身“禁燃宣傳員、巡邏員、監督員”,以宣傳、現場巡邏監督撲滅、秸稈收儲等為重點,進村入戶、深入田間地頭,積極做好農作物秸稈露天禁燃工作。
興業縣副縣長梁業榮介紹,該縣施行《2021年興業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獎補試點工作方案》,從賣酒鎮先行先試,整合派出所、消防、鄉村建設綜合服務中心等力量,在重點村莊、重點路段、重點時段加強巡邏執法,強化秸稈收儲。
今年7月以來,賣酒鎮10個行政村設置了37個秸稈集中回收點,共回收秸稈50多噸,大幅度減少了群眾露天焚燒秸稈現象。同時,賣酒鎮黨委、政府積極作為,主動聯系周邊養殖企業、有機肥生產企業、果園等需求方“就地取材”,讓秸稈變廢為寶,拓寬綜合利用途徑做好“加法”。如主動聯系大平山力恩有機肥廠、城隍玉光有機肥廠和廣西仨和養殖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上門收購、綜合利用秸稈,保持集中回收和綜合利用“進出平衡”。
原標題:為打贏“藍天保衛戰”, 玉林市大力開發秸稈綜合利用 “鬧心貨”變“香餑餑”